匯世國際書院學生深入惠州體驗非遺文化
來源:國際學校招生網
時間:2023-02-10 12:22:21
今天GJXX小編搜羅了匯世國際書院學生深入惠州體驗非遺文化希望給擇校的家長們提供參考。
非遺項目中,學生們分為不同的小組深入惠州當地體驗并且?guī)椭鷤鞒胁煌姆沁z文化。 第一非遺小組:黃金酥丸 黃金酥丸制作技藝”,2015年就榮獲廣東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黃金酥丸流傳于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曾是官府名菜,而今已走進千家萬戶并名揚海內外。
酥丸前面“黃金”一詞,一是因為丸子是經油炸過的大肉丸,外表呈黃金色;二是相傳酥丸曾與黃金同價。清朝乾隆年間,“黃金酥丸”就在歸善縣(惠陽的古稱)這一帶廣泛流傳,當時客家人都有吃黃金酥丸的習俗。 據淡水黃金酥丸的第三代傳人許林老師傅所述,過去舊社會,每家每戶都有蓄養(yǎng)家禽,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大家就會宰殺大量的家禽應節(jié),但由于當時條件落后,沒有冷藏設備,人們想了各種方法儲存這些肉食,嘗試用鹽腌制或者曬干……但經過腌制和晾曬的食品口感差,食物本身的鮮味也被破壞。后來,人們才想到用油炸的方法,黃金酥丸便由此誕生。清朝乾隆年間著名詩人、美食家袁枚到惠陽旅游,品嘗了黃金酥丸后,也對其贊嘆不已。在袁枚的《隨園食單》記載:“粵東揚明府作肉圓,大如茶杯,細膩絕倫,湯尤鮮潔,入口如酥,大概去筋去節(jié),斬之極細,肥瘦各半,同纖合勻。”(袁枚《隨園食單》出版于1792年,乾隆57年,是我國清代一部系統(tǒng)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 第二非遺小組:惠州剪紙 惠州剪紙以刀法細膩、構圖嚴謹、氣韻生動活潑、線條流暢、剛柔兼濟、作品富含故事情節(jié)、講究生動傳神與情趣著稱。 惠州剪紙至今已有130年以上歷史,以刀法細膩、構圖嚴謹、氣韻生動活潑、線條流暢、剛柔兼濟、作品富含故事情節(jié)、講究生動傳神與情趣著稱,并于2013年入選惠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惠州剪紙題材多以寓意吉祥的福、祿、壽、喜及納福驅邪為題,圍繞人生禮俗、歲時節(jié)令等民俗生活制作,是民俗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惠州剪紙以刻為主,以剪為輔,在藝術上則運用了對立統(tǒng)一的手法,對比強烈,構圖夸張變形而不失真。在表現形式上,惠州剪紙大多刀工細膩、線條流暢,其圓孔和弧線都比較流暢,且柔中帶剛,蘊含“紙味”。 第三非遺小組:李家拳 李家拳相傳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2年)發(fā)源于惠州鵝埔角火地村,由村民李義所創(chuàng),是廣東五大名拳之一。該拳集南派功夫之扎實硬朗,融合北派功夫之快捷利落,獨具一格。嚴景山師傅是李家拳的第六代傳人。又一說法是少林僧人李錫開所創(chuàng),廣東新會李友山在少林五行拳基礎上改進所成。距今250年歷史,因風格各異而有“新會李家拳”與“惠州李家拳”之分。①新會李家拳,為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拳種之一,由新會縣大澤區(qū)七堡鄉(xiāng)人李友山所創(chuàng),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李家拳流行的拳術套路有五連手、中六連、七連手、哨打、短扣、三十六肘;器械套路有子午連環(huán)棍、雙頭大圈點棍、金鎖連環(huán)雙刀等。其特點為:長橋大馬,多肘法,偏身偏步,質樸剛勁。要求沉實穩(wěn)固,蓄勁充沛,出手迅猛,力點準確。拳訣云:“縮頭貼肩兩手硬,疾力撮為進步行,團胸虎背二字馬,吞肩縮脯即出肘?!奔匆笊矸ňo收屈斂,縮小身體面積,以便能鉆空打入對方。在勁道上強調先蓄后發(fā),先收后放。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下一篇:匯世國際書院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