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世界大學排名26年 u.s. news 2025-2026年度世界大學排名
時間:2025-07-07 06:41:27
本文目錄一覽:
全球世界大學排名
全球較為權威的大學排名機構有中國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美國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等,以下為你介紹不同排名機構2020年發(fā)布的部分信息:
-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2020年8月15日發(fā)布,展示了全球1000所研究型大學的學術實力,中國內(nèi)地共有144所大學上榜。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2020年9月2日公布2021年度排名,英國的牛津大學連續(xù)5年蟬聯(lián)首位,中國大陸的清華大學并列第20位,是自2011年采用目前研究方法以來第一所進入世界大學排名前20位的亞洲大學。
- QS世界大學排名 :2020年6月10日發(fā)布2021年排名,麻省理工學院連續(xù)第九年被評為世界第一;清華、復旦、上海交大三所內(nèi)地高校獲得了在該排行榜上的歷史最高排位,其中清華大學上升至世界第15名;亞洲頭名則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摘取(世界第11名)。
-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 :2020年10月20日發(fā)布2021排名,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伯克利和牛津大學分列前五,名次與去年相比無變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排名均上升,清華大學位列世界第28名,北京大學位列第51名。
- 自然指數(shù)排名 :2020年4月30日公布年度榜單,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牛津大學、北京大學進入世界十強。中國內(nèi)地排名前十的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
qs世界大學排名26年
202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于2025年6月19日發(fā)布,本次排名覆蓋105個高等教育體系的1501所大學,基于科研與發(fā)現(xiàn)、就業(yè)與結果、學習體驗、全球參與、可持續(xù)性五大維度。
- 排名計算標準 :與去年指標保持一致,“國際學生多樣性”是今年新引進權重為0%的指標,暫不影響排名,該指標考察國際學生比例及其國籍多樣性。
-
最新QS世界高校排名
前6名 :麻省理工學院連續(xù)14年蟬聯(lián)榜首,帝國理工學院第2,斯坦福大學回到前三甲,牛津大學排第4,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分列5和6名。
7 - 10名 :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排第7,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列第8,倫敦大學學院第9,加州理工學院第10。
11 - 20名 :香港大學前進6位排11名,南洋理工大學第12,之后是芝加哥大學等,北京大學排14名不變,清華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并列17名,墨爾本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排19、20名。
-
各地區(qū)高校表現(xiàn)
北美 :30所大學進入前100(美國26所,加拿大4所),麥吉爾大學和多倫多大學分別排第27和29名。
澳洲 :熱度有所冷卻,2所大學進前20,悉尼大學排第25,另有7所大學進入前100。
亞洲 :22所大學排前100,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高校表現(xiàn)出色,中國大陸5所高校進入前50。
歐洲 :37所大學進入前100,英國有多所高校上榜,瑞士、法國等國家高校也有不錯排名。
約45%的中國(內(nèi)地)大學排名有所提升,北京大學依然位列中國(內(nèi)地)高校第一名、全球第十四名。排名僅具參考價值,擇校需結合實際因素。
u.s. news 2025-2026年度世界大學排名
2025年6月17日,U.S. News官網(wǎng)發(fā)布2025 - 2026年度全球最佳院校排名,2250所高校上榜,部分排名信息如下:
- 排名概況 :美國和英國高校占據(jù)主導,美國高校在TOP 10中占7席,英國的牛津、劍橋和倫敦大學學院分別位列第4、5、7名。中國內(nèi)地397所高校上榜,11所進入百強,清華排第11名。
- 排名TOP10 :第1名哈佛大學;第2名麻省理工學院;第3名斯坦福大學;第4名牛津大學;第5名劍橋大學;第6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第7名倫敦大學學院;第8名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第9名耶魯大學;第10名哥倫比亞大學。
- 中國內(nèi)地高校表現(xiàn) :清華大學躋身全球前20;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進入前50;中國科學院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進入全球前100。
- 其他區(qū)域表現(xiàn) :香港高校整體亮眼,香港中文大學上升5位成香港排名第一高校;澳洲高校排名波動大;加拿大高校較穩(wěn)定;新加坡高校穩(wěn)定且略有上升;日本高校略有下降;歐洲高校排名變化不大。
- 評價標準 :圍繞學術研究表現(xiàn)、國際合作、引用影響力等,科研導向性強,相關指標權重達85%;重視國際合作與引用影響力;兼顧區(qū)域與全球聲譽。新興學科發(fā)展和國際化水平提升成影響排名重要因素。
免責聲明:文章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