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小熊學校0-6歲家長必看|那些看似“熊孩子”的行為,原來背后竟是這樣的原因……
時間:2022-01-27 19:43:50
最近有朋友向我吐槽孩子在家的“創(chuàng)舉”。
兩歲多的孩子,總是喜歡把家里的小東小西藏在家人找不到的地方,讓人心煩意亂。更甚至有一天,孩子把手機樂呵呵地丟進了馬桶里,朋友瞬間炸毛。其實在幼兒園托小班里,老師們也會常常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不少孩子們喜歡把小玩具塞進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如果班級的某些小玩具不見了,老師基本都能從玩具柜下面的縫隙里、某一個角落的小盒子里、甚至垃圾桶里面找到它們的蹤影。
還有一個故事印象深刻:
一個孩子興致勃勃去取家中的大瓶牛奶,卻不小心失手打翻了,他的媽媽看到了,對他說:“你制造的混亂還真棒,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水坑。在我們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幾分鐘?”
孩子開心地玩過幾分鐘后,媽媽說:“你知道,每次當你制造這樣的混亂時,最好你再把它清理干凈,物歸原處。所以,你想這么做嗎?我們可以用一塊海綿、一條毛巾或者一只拖把,你喜歡哪一種?”他選擇了海綿,于是他們一起清理了地上的牛奶。
他母親又說:“你知道,我們在如何用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經(jīng)做了一個失敗的實驗。讓我們到后院去,把瓶子裝滿水,看你是否拿得動它?!?/p>
通過實驗,孩子最終學到了:如果用雙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會掉。
這堂課真棒!
這個孩子就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史蒂芬·葛雷。
葛雷說:那件事讓他知道錯誤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科學實驗亦是如此。即使實驗失敗,從中亦能獲得有價值的東西。
0-6歲在人的一生中,是發(fā)展最快的一個階段。也是好奇心、探索欲望、求知欲最強的階段。他們有著比成人更敏感的感知力。
回想一下,我們記憶中最美好的顏色、味道是不是來源于童年?
每個孩子天生對學習都是充滿熱情的,在幼兒園、在家里、在大自然......當你看到孩子的身影,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狀態(tài)與成人不一樣。
孩子們更喜歡趴在花壇邊尋找里面的蝸牛、螞蟻、蚯蚓、西瓜蟲。
更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觸碰含羞草的葉子看著它一次次合攏又悄悄張開的樣子。
更喜歡向身旁的人提出一個又一個的為什么?
孩子,更容易看到春天枝條的抽動、嗅到空氣里彌漫的花香、品嘗到谷米香甜的滋味、感觸到沙土石木不一樣的肌理和溫度。世界的一切對于他們都是嶄新的,神秘的,讓他忍不住去探究......
那么我們家長應(yīng)如何給予支持與引導呢?
這需要我們對孩子細致的觀察了解以及帶孩子的智慧。
如:給愛玩水的孩子在衛(wèi)生間開辟一個小水池,讓他尋找、開發(fā)可以玩水的工具,給他清理衛(wèi)生間的任務(wù)清單。
那么玩口紅的孩子是因為到了審美敏感期,喜歡模仿媽媽愛美的樣子呢還是因為愛畫畫單純把口紅變成了一支畫筆呢?不同的原因,就需要不同的引導方法。
另外楓葉小熊學校推薦游戲二則,以供參考:
一、百寶盒:給孩子準備一個有趣的盒子,款式自定,在盒蓋上和孩子一起戳上幾個大大小小的洞洞,命名百寶箱。
你可以和他一起尋一些有趣的寶貝,都塞進盒子里,讓他充分感知盒子里外的空間區(qū)別,塞的東西可以是彩色的毛毛根、小珠子、小果核、花生、大棗……凡是身邊觸手可及的物件均可,最好是不同觸感的,軟的、硬的、粗糙的、光滑的。孩子在塞東西的同時,手指的觸感會有更好的發(fā)展。
二、尋寶藏:讓孩子選擇幾個小玩具作為寶貝,讓孩子把它們藏在一個指定的房間里,然后家長去尋找。如果家長找到了,就由家長來藏,孩子去找。家長還可以給一些空間詞語給孩子的尋找做提示。
如:在桌子的下面、在床的上面、在被子的里面、在箱子的外面等等,這樣會讓孩子把空間的描述與空間的位置慢慢準確地聯(lián)系在一起。
當然,你還可以捉迷藏,直接把自己藏起來。這個游戲世代流傳,屢試不爽。
所以,我們應(yīng)思考一下,孩子這些做法背后的原因,難道僅僅是因為“熊”嗎?不不不,這是孩子獨特的學習方式,他們心中有一個熱情好奇的小馬達。讓他們一直在積極主動地了解他所生存的世界。這種熱情何其珍貴!
總之,多多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他們,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一下、聽一下、感受一下。我們的支持和引導就一定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
免責聲明:文章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下一篇:加拿大楓葉小熊學校招生情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