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梅沙書院學子論文被青年學術期刊YSA收錄
時間:2023-03-07 21:52:02
今天GJXX小編搜羅了萬科梅沙書院學子論文被青年學術期刊YSA收錄希望給擇校的家長們提供參考。
Young Scholars
Academic Journal
《閱讀犯罪類新聞網(wǎng)評對讀者的影響》
The Impact of Reading Online Comments of Crime-Related News on Readers’ Opinions
在網(wǎng)絡資訊爆炸的時代里,沒有人能躲過當“吃瓜群眾”的一天。從奧運冠軍的美甲,到逃稅明星的塌房,從抗疫大白的征程,到奶茶店降價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新聞早已沒有“時間差”,隨時隨地都可以“吃瓜?!?/p>
如何科學“吃瓜”?怎么看待身邊的信息?與他人的討論真的有效嗎?萬科梅沙書院的尹楚媛(Talia)通過觀察、調(diào)研、采訪,完成了論文《閱讀犯罪類新聞網(wǎng)評對讀者的影響》,并被青年學術研究期刊Young Scholars Academic Journal(以下簡稱YSA)Fall 2021 Volume 正式收錄。
選課題,做科研,寫論文,這些乍聽起來屬于大學階段的宏大任務,Talia通過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有觀察、有思考、有實踐,即便是高中生依然能出色的完成身邊的議題,做出有質(zhì)量的研究。
01娛樂“吃瓜”與科學“解讀”
從高一開始就希望進入新聞傳媒的Talia,在選題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線上交流平臺上的種種現(xiàn)象。在幾乎所有人都會使用社交平臺的當下,Talia對時事熱點討論,以及沖突類案件評價非常感興趣。
Talia認為公眾“吃瓜”兼具娛樂和交互性質(zhì)?!叭藗儠iT去社交平臺等主動尋找熱點事件的最大出發(fā)點就是為了了解一些‘不平常”的事情,類似于明星出軌,節(jié)日歡慶等,具備沖突的新聞常常能在各大平臺獲得高點贊量,制造各類群體對立的話題也往往被稱為掌握”流量密碼“。在此之外,瀏覽網(wǎng)絡本身也是一種快速了解周邊世界的辦法,在文字的交互之中可以拉近個人與群體的距離,也可以與更多的人進行了思想交流,獲得共鳴。“吃瓜”現(xiàn)象某種程度也是人們社交的一部分,是一種日常的愉悅自己的活動?!?/p>
但究竟用哪個平臺,具體選用什么新聞,評論選取的范圍、新穎度,研究方法,和聚焦特點都是值得考慮的。在這個過程里,經(jīng)歷變化和調(diào)整,Talia 最終選定了明星范冰冰的逃稅新聞案件作為研究對象。
02采訪中的的“喜”與“尬”
受訪者的選擇主要是由研究所聚焦的點來決定的。在決定議題之后,Talia會首先預估可能影響的各類因素,比如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然后通過因素來選擇吸收具有不同特點的人群,爭取覆蓋大部分多樣性。因為研究的是稅收相關案例,于是主要由年齡,稅法相關知識,性別,受教育程度來選擇了各方面不同的受訪者。
由于選擇的是犯罪相關的案例,Talia會關注網(wǎng)絡上非常極端的言論,如在范冰冰偷稅案下底下也有如“應該讓她坐半輩子牢”等這種缺乏法律相關知識只是進行情緒攻擊的評論,因此也需要主動去挖掘隱身于ID后面的受訪者。雖然經(jīng)常會遇到“尷尬”的忽視,得不到有效的反饋和回復,但卻能保證樣本的多樣性與真實性。
“我其實是非常喜歡采訪這個環(huán)節(jié),這也是我希望成為傳媒從業(yè)者的重要原因:不僅可以了解到不同受訪者的多種想法和認知,同時擁有機會進一步‘窺探’這些不同點的成因,是十分令我享受的過程?!?/p>
03再多的討論,不過是在“堅持”自己
在三個月的時間內(nèi)完成5000詞的英文論文,對于一位高中生而言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Talia認為這次項目本質(zhì)上只是一個科研嘗試,真正的科研應該是一種突破性的知識。“缺乏的知識的廣度,在一開始就會局限我把議題與各種其他領域的定義相聯(lián)系。在技術方面也會同步限制我的選材范圍。比如現(xiàn)有科技完全可以通過大數(shù)據(jù)排查抽取關鍵詞,通過AI分析評論中所具有的情緒程度,但是由于缺乏操作制作類似科技的能力我無法進行該類研究?!?/p>
但根據(jù)踏實的文獻閱讀、研究及采訪,Talia最終也得出現(xiàn)階段的研究結(jié)論,“任何文字的交互,包括閱讀和討論,都會對交互者造成影響,并且加強交互者原本的觀點,無論異同與否。”簡單歸納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導致了對于不同受教育人群影響的強度不同。
如今網(wǎng)絡平臺討論眾多,在熱點新聞背后,時時刻刻都有上萬條評論更新。在看似開放包容的環(huán)境中,相互的理解真的有增加嗎?Talia最終的論文觀點持反對意見。
“由于未受相關教育人群缺少形成新觀點所必備的知識,他們往往會在閱讀他人觀點時進一步吸收他人觀點中包含的信息,但又不會在閱讀相悖觀點時拋棄原本的觀點。與之相對,受相關教育人群在閱讀之前就擁有足量的知識支撐其原本觀點,他們就幾乎不會在閱讀時吸入新的信息,而是通過原有知識進行判定,加深的程度也僅限于表達情緒。”
從一個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出發(fā),耐性觀察、抽絲剝繭,Talia認為論文和學術研究其實就應該是個人日常生活中最喜歡關注的東西,這樣才能激發(fā)出自己更多的探索,而不是一昧地追求好出成果?!耙驗檠芯勘旧砭褪窍鄬菰锏?,需要閱讀大量材料和基礎知識積累,接下來我想對課題進行延續(xù),希望進一步研究犯罪類新聞下面評論兩極分化現(xiàn)象?!?/p>
來自全國14所頂尖中學的18位優(yōu)秀學子在元培少年學者項目中產(chǎn)出的英文論文,被正式收錄于由北大哈佛等多所世界名校學者聯(lián)合評審的青年學術研究期刊Young Scholars Academic Journal(以下簡稱YSA)Fall 2021 Volume .
YSA由哈佛本科學院中美國際交流協(xié)會(Harvard College Association for US-China Relations, HCAUSCR)創(chuàng)辦。期刊堅持青年學生研究課題的原創(chuàng)性、嚴謹性和影響力(originality, rigor, and impact),以哈佛本科學生研究論文的標準要求和審視每一篇投稿文章,通過收錄高中生里高水平、有研究價值的優(yōu)秀論文,彰顯和鼓勵年輕學生正確的科研態(tài)度和規(guī)范專業(yè)的研究努力,每期經(jīng)過三輪以上的編輯反饋修訂,入選率僅13-15%。
感謝尹楚媛同學接受采訪 編輯/排版:Sunny免責聲明:文章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